第1896章 目的明确-《佣兵1929》


    第(2/3)页

    这是为什么呢?

    其实这跟日军重炮旅团编制过大,大口径火炮太多有关。

    有人会说,大口径火炮不是越多越好吗?怎么还成了弊病了?

    火炮口径大,威力就必然大,射程也会更远,这些当然是好事。

    但是口径越大的火炮就越重,运输转移都很不方便。而且大口径火炮集中在一起使用,其对后勤的要求也更高。

    而大口径火炮对于炮兵阵地的要求也更高,特别是江浙一带水网纵横的地理环境,土质都比较疏松,要找到一块能够抗住火炮巨大后坐力的地方可不容易。

    这里就以日军第6重炮旅团为例,其下辖有两个重炮联队,共装备有150毫米重型榴弹炮24门,150毫米加农炮16门。

    105毫米榴弹炮一门就重达4吨左右,而八九式150毫米加农炮,全重更是高达10,360公斤。

    对于30年代的日本陆军,要想移动这样的大炮,无疑是一项挑战。

    机动时需要将炮管从炮架上卸下,分别装车运输。卸开后,炮架车和炮管车的重量分别为7800千克和7500千克。

    各使用一辆九二式8吨牵引车进行牵引,牵引速度约为每小时8千米。从机动状态将火炮组装起来转换为射击状态,需要大约2个小时。

    后来,日本陆军研发了九五式13吨牵引车,使得使用一辆车就能拖拽八九式加农炮。

    但以民国时期华夏公路的质量,即使鬼子现在就拥有九五式牵引车,也很难通过公路运输,大多还是只能依靠铁路。

    而前线还有近20万的日军要依靠铁路补给,单凭一条沪宁铁路就很难兼顾了。

    而且这么多火炮集中使用,对于炮兵阵地的选择也很有要求。

    既要考虑射程射角,还要考虑距离铁路或公路不远的地方,便于转移和后勤补给,同时还有地质要求和占地面积。
    第(2/3)页